007小说频道

繁体版 简体版
007小说频道 > 他从末世来 > 第五二五节 为爱虔诚祈愿焚香拜佛

第五二五节 为爱虔诚祈愿焚香拜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楼前是花园,有牡丹园,其中一株百年牡丹,是从杭州东林寺鲁智深墓附近移来的,原是清咸丰年间所植,已有140余年的高龄了,每年谷雨后开紫花,雍容华贵。与破山禅师齐名的著名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

花苑西有一块空相寺界石,是寺内保存最古老的文物,这块界石在宋代树立,高90厘米,正面与侧面46厘米见方,正面雕刻“空相寺西南角石”是龙华寺历史的见证。

原来这里还存放宋朝时的空相寺界碑和元朝时的四只石虎,现石碑和两只石虎移至前面的塔影苑,另外两只移至徐光启墓。藏经阁是龙华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幢楼,属硬山式建筑,藏经阁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

千佛阁是藏经阁的主体,里面珍藏闻名的“龙华寺镇寺三宝”。鎏金毗遮那佛像、龙藏和金樱这座法身像为说法相,结跏趺坐,作说法印,头戴千叶冠,面庞丰润,神态端庄,浓厚的大彻大悟的意味。

龙藏指的是大清朝刊印的乾隆版《大藏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佛典,十分珍贵。万历的金印,表示“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是明神宗所赐,龙迹边框,中题篆款,印上还蹲着一只金制狮子。

千佛阁里面还供奉着明旸大和尚的舍利。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建成于宋太平兴国二年,,高耸入云,为楼阁式、四方形、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塔体橙黄,刹杆高耸,每层均有平座、勾栏,曲栏重重,飞檐高翅,伸展深远,雄奇壮观。

尤其让人叫绝的是,每层飞檐翘角上都挂有铸造精巧、古色古香的铜铃,七层八角共56只铜铃。微风轻拂,铃声悠扬,清脆悦耳,其情其景,令人心旷神怡。龙华塔砖身和基础部分还是千余年前的宋代原物,为四海地区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佛教以奇数为吉祥,所以佛塔层数以奇数为多。佛教又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为七宝,故佛塔又以七级为多。

挂铃的作用是,因为塔上有众多的屋檐翘角,很容易让鸟飞上去筑窝,装上铃铛之后,风吹来的时候,铃铛会发出声音,动物们会害怕,不敢在此筑窝,所以凡是古代有塔楼的地方,大多都是装铃的。

此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为北宋时期的塔。塔刹重10吨。古时建塔是有含义的,存放得道高僧舍利子的叫舍利塔,存放经书的叫经塔,还有是为了给自己积德的叫功德塔。龙华寺塔就是属于藏经塔。

龙华塔安装了164盏泛光照明灯,千年古塔在新颖灯光的照射下,祥光烛天、璀璨夺目。传说中,龙华塔与龙华寺为三国时所建。东吴孙权于赤乌五年为孝敬其母动工兴建,5年后建成,并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拟名。

另有传说,龙华寺建于唐垂拱二年。但据史料确切记载,龙华寺为五代时吴越王钱俶弘所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治平三年,北宋皇帝赐名宝相寺。

寺内花苑里保存着一块刻有“宝相寺以西南角界石”及“标外枝为大界相”字样的石头,可为佐证。到了明代,龙华寺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永乐年间复名为龙华寺。清初,龙华寺走向全盛时期。

华龙寺经两次修复,才得以恢复旧观。现在的龙华寺塔檐和平座按宋代建筑风格维修,总体上依清光绪年间的规制恢复,基本保持了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原貌,在四海是一处绝无仅有的完整的古代寺庙建筑群。

“龙华晚钟”与“黄浦秋涛”、“海天旭日”、“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晴雪”并称,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

古时,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为龙华香讯,四海信众,八方香客,清晨乘一叶扁舟而至,逛庙、登塔、赏花,直到红日西沉,尽兴而归。暮色苍茫之中,夕阳余晖之下,江上塔影依依,古刹钟声阵阵,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难舍难分。

“十里桃花相映红”,龙华是四海人欣赏桃花的好去处。从明代起龙华寺的桃花便远近闻名。如今,每到春天,龙华寺东南的龙华公园内桃花灼灼,灿若红霞,引来无数海内外游客。

相传在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

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四海、苏州一带。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

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起雾,掀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龙王吃了一惊,他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

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他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

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建成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的佛舍利。就这样,在龙华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颗佛舍利。

据说,这位“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四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安初遇遇庙跪拜,虔诚焚香祈愿,走出寺庙,来到老城隍庙市场,老城隍庙市场位于老城厢东北隅,与老城隍庙、豫园毗连。市场集老城厢地区人文景观、明清建筑和特色商市于一体,是具有四海地方特色的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

老城隍庙市场的形成,与老城隍庙、豫园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清咸丰、同治年间,城隍庙香火鼎盛,节会性的临时庙市向固定市场演变,商贾沿园径开店设铺,形成商街10余条。及至清末,笺扇、玉器、眼镜、书摊、画像等店铺星罗棋布,形成热闹市场。

障川路一带的商店工场,集中经营以进口塑料生产的钮扣、发夹等小商品,加上场内赛珍饰品等行业的发展,使老城隍庙市场小商品经营特色更为显著。

四海城隍庙小吃形成于清末民初,位居全国四大小吃群之一,是四海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海老城隍庙小吃广场地处豫园商城中央地带,东接城隍庙大殿,南对中心广场,西临凝晖路,北朝豫园九曲桥。

是四海豫园商城内经营面积最大、供应品种最丰、接待消费人数最多的风味特色小吃餐厅。四海老城隍庙的特色小吃可谓是非常丰盛,不胜枚举,进去之后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南翔小笼、叉烧包、鸡腿饭、肉粽、三丝春卷、大排面、蟹壳黄、豆浆、油条、素菜包、紫米球、椰奶紫米球、红薯粥、开洋葱油拌面、荠菜馄饨、重油煎馄饨、锅贴、生煎、宁波汤团、酒酿圆子、鸽蛋圆子、赤豆糖粥、鱼丸汤、炸臭豆腐鲜美可口。

红薯粥、面筋塞肉、糯米藕、椰奶紫米、鸡鸭血汤、萝卜丝酥饼、金腿萝卜丝酥饼、三丝眉毛酥、枣泥酥、发财元宝酥、果仁梅花酥、鱼茸春卷、金腿小粽子、豌蓉秋叶包、奶黄钳花包精美绝伦。

蛋黄包、蟹粉小笼包、芹香蒸饼、凤尾烧卖、净素菜包、冠顶饺(形状帽子)、发财鱼圆汤、豌蓉水晶饼、棋盘糕、吉祥如意糕、卷沙糕、蛋黄印糕、面筋百页、常州麻糕、油氽鱿鱼须、蟹黄灌汤等包百吃不厌。

老城隍庙艺术竞技馆,内有斗鸡表演、杂技表演及霹雳书法等“中华一绝”的民俗艺术。

安初遇吃了不少美食之后,就一个人转到东侧的普佑寺继续游览,普佑寺是普宁寺的附属寺庙,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是向外八庙的众喇嘛讲经说法的主要场所。

建普佑寺之前,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量喇嘛。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宁寺东建立了喇嘛诵经的札仓,此经院即成为后来的普佑寺。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

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相当于现今的系,开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这里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这里学经。学经费用全部由清政府提供。

普佑寺坐北面南,布局呈长方形。平面布局打破了传统的‘伽蓝七堂‘的汉式手法,天王殿居中,前建佛堂,后又增添了凹形经楼,使其前后形成二层院落,布局十分严谨。殿内供奉的佛像,也与其它寺庙不同,有汉式的,也有藏式的。

是外八庙中别具一格的庙宇。1964年,普佑寺因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

寺庙的建筑式样以汉族为主,但布局独特。步入山门,依次是大方广殿、天王殿等,大方广殿内供奉3尊藏密佛像,两侧塑有十六罗汉;西配殿中供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东配殿中供奉金刚力士。

普佑寺与普宁寺围培相连,山门与普宁寺山门平行,面宽五楹,进深三间,两侧设腰门。山门正北是大方广殿,殿前檐联“妙相现庄严仁敷华梵,慧因资福德喜洽人天”;殿内题额“大千功德”。

有联“法演大乘妙因宗海藏,福覃诸界慈愿溥恒沙”。殿前东西为配殿,各三楹,组成一进院落。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二进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两侧设腰墙、腰门。

方形重檐攒尖顶,黄琉漓瓦覆顶。下有须弥座台基,北各出三阶,东西各出一阶,三排列柱沿方台环布,老檐柱间装菱花隔扇。南北正中三间、东西正中一间设门,其它各间设槛窗。上檐施七踩单翘单昂斗拱,向内收进两步架;下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

殿内施井口天花,四角用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口,中心起方形藻井。殿内供释迦牟尼鎏金铜佛,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五楹。

安初遇虔诚焚香祈愿,一家庙一家庙的拜了过去,到晚间才开着海蓝宝马回到颜沉鱼家,却有着另外的情绪了,毕竟感觉大不一样。r115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