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政事繁忙,官家每天要上朝,处理国家大事,还要批阅奏折,皇后娘娘呢,后宫杂务又多,也离不开,官家、娘娘就回去吧,我留在太奶奶这里,准保将老人家服侍得好好的。
韩皇后认为:妹妹的孩子太小,太奶奶这里,我来照顾。
杨婕妤的理由更充分:塬儿由嬷嬷、奶妈照看,没什么。太奶奶这里,我熟悉。
太皇太后见她们争来争去,便决定:
你们都是孝顺孩子,太奶奶很高兴。就按阿枝说的。小塬儿那里,皇后多照应着点,阿枝在这里陪我说说话。过两天,我的病不管好没好,阿枝就回去,小塬儿比什么都重要。
皇上皇后走后,杨婕妤给太皇太后重新洗漱一番,又给她修了指甲,看到老人一脸倦容,便对她说:
“太奶奶您累了,好好睡一觉,我让厨房给您熬些小米红枣粥。”
太皇太后欣喜地睡了。看到老人日益消瘦的面容,她不禁悲上心头。曾经显赫多年的吴皇后,如今真的老了,来日无多了。
对她杨阿枝来讲,老太后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说起来,她杨阿枝也是个苦命人。从她记事起,她从未见过亲身父母,不知道他们是谁,在哪里,家中还有哪些亲人。只有一个养母,是唱戏曲的艺人。她姓张,人称张三姑。
大约六七岁时,她就跟张三姑学戏曲唱词,慢慢地认识一些字。张三姑的唱功好,字正腔圆,悠扬悦耳,在乐坊勾栏很有名气。那时,高宗退位做了太上皇,专门在北内,搞个乐坊,张三姑等名角,常去唱戏,一来二去,太皇太后和宫里的人就认识了她们母女。
后来,张三姑嫁给一位财主作妾,虽然不用四处奔波,生活不用操心,但是没有以往那么自由,唱不了戏,还受大太太的管制,又拿她养女当丫头佣人使唤。没两年就生病去世。临终时,将养女抚托付给唱戏的姐妹。
许多时候,亲友在一起没觉得什么好,一旦分开,或不在了,才感觉珍贵,但有的为时已晚。张三姑有时对她也凶巴巴的,学不好戏,做错了事,张口便骂,甚至伸手来两巴掌,那时,她心中也有恨,怨自己亲身爹娘只管生,不管养。张三姑去世后,她才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孤儿,十来岁的她,一个人卖唱求生,过早地感受到人生的悲凉和无奈。不论何时何地,做好做坏,冻着饿着,头疼脑热,无人过问,就像天空中失群的鸟儿,是死是活,自生自灭,与一切无关。
命运的改变来自于这位老人家的一个善心。
吴太后叫乐坊派人来唱曲,听了好几个,都不满意。问教坊使:“以前不是有个张三姑吗,扮相好,嗓音亮,为啥不叫她来唱?”
教坊使连忙报告:张三姑已经死了,其他几个姐妹也不唱了。
死了,怪可怜见的,太后又问,那就没个徒儿什么的?
教坊使知道,张三姑有个养女,模样好看,唱的也不错。便按太后旨意,派人打听,几日后,便把戏丫头带来了。太后一看,这小丫头长像周正喜气,听了她唱一段,有些当年的味道,十分欢喜,得知她孤儿一个,就把她留在重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