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和苏师成来到位于海港北端的市舶司衙门,王提举笑脸相迎。“我就说吗,朝廷迟早会解决泉州的事,这不可把刘参政和二位盼来了。”
客套完毕,史弥远开了口:
王提举,朝廷派我们来,是想了解一下泉州市舶司这两年海外贸易额和市舶税越来越少的问题,市舶司有哪些好的建议。
为给二位钦差有个具体的印象,王提举带他们走出衙门,来到码头。边走边说:
我是庆元六年冬来接任的,前任是韩寿卿,您二位可能知道,他是韩太师的本家侄子,祖先又在泉州做过知州,老先生腰秆硬做得正,没人敢乱来。那时,本地的商船有三十艘,蕃船最多有七八艘,整个港湾停泊得满满的。你们现在再看,那里停了四艘商船,这边只有一艘蕃船,不到那时的三分之一。
以前,不管是本地商船,还是外国蕃船,海外的货物进了泉州港,首先,由我们市舶司的人上船查验,没有问题,才能卸货,按照规定,由我们对商品进行抽解,收购一些市场上禁止和紧俏的商品,扣去市舶税,再给商家结帐。可现在呢,船停在那,就有小船上去抄在市舶司前面去抽解,将那些市面好卖的、利益高的先拿走,剩下的市舶司还怎么收购?
苏师成问,码头上不是有看管的人吗,他们就不管?
他们是泉州衙门的,只要缴了他们要的商税,自然就不管了。
史弥远插话,那泉州衙门就睁着眼看他们胡来?
我的史大人呐,这些人都被大商户买通了,来人查了,就公事公办,没查到就说,他们夜里从海上弄的,就是让你抓不到把柄。
苏师成脑子一闪,对啦,从海上去的小船,由水军管,跟水军头领说,让他们从海上拦截。
唉呀,我的苏爷呀,水军胆子更大,泉州衙门管不了,更不听我这个市舶司的,除非我们给他的钱多。
这么实地一走,事情就明了,一块大肥肉,给一家吃的饱饱的,要是好多人都来吃,得到的就少了。
王提举给出一组数据:庆元六年,约有一百条次商船蕃船出入泉州港,市舶司征收的公凭费和市舶税计一百零四万贯。不到三年,嘉泰二年,约有四十二条次商船蕃船出入泉州港,市舶司征收的公凭费和市舶税计三十四万贯。
究其原因,南外宗正司、泉州有众多官员经商,可能还有其他衙门,依仗自己的权势强买强卖,大大侵害了普通商家的利益,这些人本钱小,赚的又少,根本没有竞争的优势,于是蕃市里的店铺越来越少,蕃客也少了,日益向大商户集中,而这些大商户虽然生意越做越大,却通过各种办法少交或不交商税、市舶税。
事情很快就搞清楚了,刘璘等人经请示,对泉州的官场、商场进行清理整顿。首先对南外宗正司动刀。知事赵不戒在内的主要官员全部免职,知事不再从皇族人员中产生,改由中央任命的文官担任;南外宗正司官员一律不得经商做生意,皇族人员犯罪伤人的交由泉州衙门;朝廷大宗正司迁往福州,由福建提刑兼任,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的内务、经费报大宗正司审核,费用由大宗正司从福州、泉州、福建转运司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