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组织的火力大多都因为被正斜面挡着无法发挥作用……事实上,初时他们还以为那是一座没有日军驻守的高地,因为在他们攻上山顶阵地前没有受到任何阻击,往常到这时候那基本已是胜负已定了。
但很快美军就发现反斜面的坑道里到处都是日军,而且还利用岩石和地形修筑了工事,迫击炮还是一早就设定好诸元瞄准了美军所在的正斜面,等美军靠近山顶阵地时,日军批头盖脑的又是手榴弹、又是掷弹筒又是迫击炮的,再狠狠一个冲锋就把美军给轻松杀退。
美军想要反击,这时才察觉他们手里的坦克、大炮等都发挥不了作用,甚至连战机、轰炸机都很难对反斜面的日军构成威胁……战机、轰炸机的确能炸到反斜面,但日军大多隐蔽在坑道里,只等美军上来时才会从洞里钻出来反击,所以美军战机的轰炸扫射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又因为近射作战是日军的强项是美军的极弱项,于是美军往往在高地付出大量伤亡后还是寸步难行。
不过客观的说,此时日军的“反斜面”战术还是很粗糙的,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雏形……比如日军并没有充分利用棱线,也没有把反斜面构筑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只是简单的构筑些工事及用于防护的坑道。
真正把“反斜面”战术发扬光大的,却是几年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他们不但在反斜面上构筑了工事,还构筑了上下左右全都贯通的坑道,形成一种地表、地下相结合,上中下三层相互联系的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种完善的“反斜面”战术才真正是美军这种只适合远攻不适合近战的部队的噩梦。
甚至可以说,如果日本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以这种完善的“反斜面”战术对付美军的话,美军要想打赢太平洋战争只怕并不容易。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事实就是虽然“反斜面”战术虽然早就出现在中国战场了,但日军却并不重视,他们依旧以为只需要“武士道精神”就可以填补与美军在装备上的差距。
巴克纳将军并不甘心美军遭受到这种失败,事实上……这种失败让人有一种狠狠一拳打出去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有力无处使。
巴克纳想当然的就以为,在拥有制海权、制空权而且装备全面占优的情况下,日本人只敢也只能龟缩在反斜面上,美军就应该迅速占领制高点并从制高点上将位于反斜面上的日军死死压制住,然后就可以利用地利和火力彻底将日军击溃。
会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反斜面”战术的特点就是让出山顶阵地,美军当然会抢占山顶阵地并想办法实施火力压制……
甚至还可以说,巴克纳的这种战术对于正处于雏形的“反斜面”战术还颇有成效,日军一度被美军的火力压制无法冒出头,而美军在火力掩护下就派出火焰兵成片成片的往下烧,双方在反斜面战场上打得难分难解……
美军的这种战术对志愿军时期的“反斜面”战术就无效了,因为志愿军是在反斜面是构筑多条防线,每条防线都有地下的坑道连通,而坑道又有防水、防火甚至防毒等措施,往往就是志愿军让出一条防线给敌人,敌人都不敢轻易攻占。